《最后的午后照片untrimmed》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应妮)由共青城儿童村公益中心联合美育中国专题节目组、中国美育教育网、中国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帆声笑语”公益音乐会暨“帆声笑语”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大学落下帷幕。
“帆声笑语”公益项目搭建青年学子践行社会责任、发挥艺术才华、服务特殊儿童群体的实践平台,弘扬志愿精神。以艺术手段为媒介,通过“公益+艺术+疗愈”的创新模式,拓展受益群体范围和服务地域,探索更丰富的可持续公益循环发展模式,深化艺术疗愈项目赋能公益。
“帆声笑语”公益项目发起人侯怡帆与艺术指导廖荣蓉博士在现场带领由二百余名青少年组成的“帆声笑语”合唱团,深情演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童心是首歌”“亲情中华”等多部音乐作品,用音乐传递公益力量。在接受采访时她回忆,音乐是舞台艺术,精美的编排能够增强青少年对美育学习的黏度。让更多家庭贫困的青少年登上舞台、让更多特殊群体青少年感知美育,是“帆声笑语”公益项目的初心,期望更多的爱心人士一起为公益发声。
在音乐教育家刘沛、谢嘉幸、黄华丽、许德昌和表演艺术家胡文阁与联合发起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公益项目正式启航。
现场,多位公益践行者、艺术家、企业家及社会爱心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艺术与公益的对话。(完)
【编辑:张令旗】
我觉得更该被讨论的问题可能应该是,一个好的信息产品应该是怎样的?沉迷短内容的确不有利于大脑的深度思考,但「微信公众号」和「看一看」都还是通过人作为发现维度就是好的解法吗?我觉得可能在某些更看重获得和成长,而非消遣的领域,比如得到,信息把关人的角色依然重要。《最后的午后照片untrimmed》虽然不是对每个人和每首歌都管用,但有些时候,补偿还是不错的。